司法走基层 | 新“六尺巷的故事”
最近,华池县乔川乡杨湾湾村上演了一起生动的“六尺巷的故事”,被当地干部群众传为佳话。
村民老何和老张在修建住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时,都不同程度占了群众通行的道路,给群众行走,特别是群众来回运输物资造成了一定困难。为此,群众多次向乡村反映,乡村调委会数次调解处理未果。张、何双方也为此很是纠结。
这件事一直被乔川乡党委和司法所牵挂着。这天下午,乡党委书记常胜军和司法所所长慕辉以及乡村干部再次进行现场调处。
为了尽快处理好这起纠纷,专门从100多公里外赶回来的老何和老张早等在现场。
调解现场设在老何家。
老张首先开腔:常书记、慕所长,你们对这件事已经调处了多次,我们感到很是不好意思。我们两家也进行了沟通,一致认为,占了公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是我们不对,今天一定配合乡村把问题解决了。老何表示,保证群众道路畅通是问题的关键。无论调委会怎么处理,我们都支持。看到双方都能抱着解决问题的诚意,大家会心地笑了。经过对两家占用道路的情况再次现场勘测,老张企业超建的是一间简易厦房库房,老何超建的是价值比较高的大理石院墙,墙内建筑物复杂。在调委会的主持下,何、张两人对各自超建部分进行了估算后,慕辉拿出初步处理意见:你们双方建筑物都属于违建,都是拆除对象。考虑到老何拆除损失太大,希望双方都大气一点,拿出风格。老何能否出钱,老张拆除厦房,这样,道路也腾开了,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大家出行和运输问题。
常胜军严肃地说:“对于违建,按照规定都要拆除,但考虑到大家的利益和减少你们双方的损失,我觉得慕辉的意见比较折中,我赞成。问题是现在要拆除厦房,加工厂的库房问题怎么解决?老张损失老何这边出多少费用比较合理,你们两边商量一个比较合理的补偿办法。”
调委会成员和群众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何、张二人。常胜军趁热打铁:“在场的各位父老和兄弟姐妹们,通过这件事大家一定要吸取教训,违章建筑是要付出代价的,今后大家一定要按照批复搞建设,不但不能超出批复范围,而且不能随意改变所批复土地的用途,就是在自己的承包地或者是已经批复搞建设的地块、自己的庄院里也不能乱搭乱建。随后,慕辉将组织全乡群众学习相关法规,进行培训,相信大家会有很大收获的。”听了常胜军书记的一番话,老何表态了:我和老张私下里已经沟通过几次,都愿意让出几分。“六尺巷”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老张的损失我愿意全出。
一旁的老张脸色涨红:“老何,话不能这么说,事情也不能这么做。啥损失不损失,大家的利益是大事。咱有错在先,如果按照规定把咱两家的都拆了咱们也没有啥说的。今天就拆除,库房问题我自己在厂房里面解决,老何不用出钱。”
两人的争执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常胜军书记、慕辉所长也跟着欣慰一笑。慕辉所长挥挥手,安定了大家的情绪:“这样吧,既然你们都拿出了高姿态,事情就好办了。老何你是咱们这一块有名的老板,老张的企业也是为咱们当地办好事,权当老何支持家乡的企业,根据测算,老何出一万两千块钱算是一点补偿怎么样?拆除工人的费用老张看着出,怎么样?”老何一口赞成:“行,就这样。”“不行……”老张还要争执,但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旁的常胜军书记拦挡了:“那就这样,你们都拿出了高姿态。现在就签署协议,叫工人拆除厦房。”“不要叫工人,这点小事,我们都会干。”现场的群众立刻表态。接着,又是一阵欢快的笑声。慕辉所长拿起现场写成的调解协议向在场的人宣读起来:“当事人姓名:……”还没等慕辉所长读完,老何抢过协议书:“别臊我们皮了……”蘸了印泥,重重地按上了指印。老张跟着按下了指印后一声吆喝:“走,拆我家的违建!”
欢快的气氛中,大家跟着来到了现场。由于老张早有准备,库房的东西早已腾空,大家在常胜军书记和慕辉所长的指挥下,当天就把厦房拆除。
看到被让出的道路,群众露出了笑容,张、何两人露出了笑容,常胜军、慕辉也露出了笑容……
题外小故事
拆除工作刚刚完成,常胜军书记被县委办通知参加相关紧急会议,匆匆离开现场。随之,乡邮政所乡邮员开着邮车来到了老张的厂子,慕辉帮助他们联系的一批农产品需要当天的邮班发往外地。慕辉和老张夫妻来到库房,协助乡邮员贴签、扫码、装车,不到半个小时,满载着乡亲们希望的邮车驶出了加工厂大门!
老张感激地对慕辉说:“慕辉所长,你不但是我们的法律顾问,更是群众的香饽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