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庆阳司法微发布
  • “巧儿说法”微发布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今天是: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动态

司法走基层 | 耄耋老人自编小调表心声

——庆城县翟家河乡“红蜜蜂”服务队速写(下)
来源:庆阳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2-07-27 09:08:4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庆城县翟家河乡采访中,偶遇一位耄耋老人,自编自唱一首翟家河流行的民间小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说来也巧,我们正在陈家河村入户采访,忽然听到一阵动听的歌声从附近一家院子飘出。

春风吹开遍地花,翟家河乡一枝花;

人民爱来人民夸,幸福生活进万家。

翟家河乡变化大,山川万里气象新;

五谷丰登绿茵茵,好山好水好风光。

进了广场抬头看,党旗党徽在上边;

党委政府真能干,工作成绩在眼前。

美丽乡村振兴好,你是党的好干部;

全心全意为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

山上松柏是金山,山下花开红艳艳;

走一走来看一看,翟家河乡变乐园。


等歌声停止,我们走进院子,只见一位老者正在和一位“红蜜蜂”队员浇灌园子。老人名叫翟相儒,今年已84岁高龄。说话声音洪亮,唱歌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是1970年入党的老党员,曾担任过村党支部副书记。这首歌颂乡党委、乡政府的民间小调,是老人今年3月自编自写的。老人拿出一页纸,纸上的内容是他编写的歌词,字迹苍劲有力,工整整洁。若不是老人亲口告诉我们,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农村耄耋老人书写的。

 说到谱写这首民间小调的初心,翟相儒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总算赶上好时代了!今年虽然84岁了,但我不糊涂。乡党委乡政府带领大伙儿真是有一套,带领群众走小康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全乡的环境也更加宜居,这一切我看得清清楚楚,更享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特别是‘红蜜蜂’网格化服务和‘数字乡镇’网格化管理平台,利用积分激励机制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撬动了乡村治理大格局。凡是村民要办理的事情和生活需求,都可以在手机上搞定,不但方便了群众,而且倒逼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为群众解决问题,干部不用每天跑腿就能掌握群众的第一手动态信息,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网上办理事务、了解政策法规和生活信息(资讯)。全乡形成了干部千方百计为群众着想,群众也愿意跟着乡村干部干,矛盾少了,人心齐了,事好干了,治理水平提高了,乡容乡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11ffc81acc1d426d98218faf4e82fc52.png

 老人的这些感受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看到,乡上建起的全省首家党史学习教育VR展馆,让大山里的农民第一次与高科技结缘,足不出乡就能领略党的百年荣光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实施的风貌提升工程,建设的“网红打卡点”小景观;拆违改旧、修建的宣传长廊,打造出翟家河乡“十里长廊风情线”;把31孔旧窑洞和废旧危房改造为新时代文化宣传阵地,这些无不展示着翟家河乡的喜人变化。 一个耄耋老人能对红蜜蜂服务队和平台网格化积分管理机制理解得如此透彻,不能不说这种管理模式是得民心的。谈笑中,翟相儒老人讲述了乡上为村里修建广场的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村里的妇女每天下午喜欢跳广场舞锻炼身体,但村部门前以前是个黄土滩。晴天黄土乱飞,雨天纯粹成了烂泥摊。记得一次参加县上的社火比赛,演员们在泥滩里排练,满身泥水,看着人都心疼。去年初,乡、村干部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把村部旁边的翟兴贵家迁出地坑院,修建文化广场。5月,乡上自筹65万元,垫坑扩面,修建了面积1500平方米的广场。还在广场旁边为翟兴贵家批复了一处庄基地,一次性补贴了5万元,帮助其安置了临时过渡点,补助了5440元房租,使原来为住房上访的翟兴贵问题彻底解决。“最高兴的是那些喜欢跳广场舞的妇女们,对王利鹏佩服得五体投地,凡是乡村安排的工作,她们都无条件积极地完成,如果谁的丈夫稍有不从,就被大家‘群起而攻之’。‘红蜜蜂’们把事情做到了这份上,大家谁还有怨言哩?王书记还因此得了一个‘村姑杀手’的美称。”大家被老人的一席话惹得呵呵大笑。

4a161b5d76dd407bbf634f77d2bf3709.png

 为了验证“红蜜蜂”的办事速效,我们有意识地问翟相儒老人现在有没有需要“红蜜蜂”帮助办理的事情。老人说,正好家里的面粉不多了。他戴上老花镜,拿起老年机给网格员打电话说了需求。大约半个小时,村上为他服务的网格员就提着10斤装的小袋面粉来到了翟相儒老人家里。这样神速的服务,着实让我们惊叹。

947a3acdf7c54b59bb27f11d0c61fc11.jpg

 党委秘书张静介绍说,“红蜜蜂”服务队成立以来,足迹已遍布全乡家家户户,大家用行动书写着为群众排忧解难、扶贫济困的初心担当。她在手机APP上打开管理系统,显示出了一年来“红蜜蜂”为群众服务的情况:累计为群众帮办实事800余件,开展各类宣传培训76场(次),参与环境卫生整治1000余人次,协调化解各类矛盾26起;争取中国联通投资650万元,实施1000余户光纤到户项目;争取爱心志愿者协会为118户群众捐赠服装2000套、鞋500双。

43fbaa0189bb4d0caadcc370fbe982d5.jpg

 数字是枯燥的,但在这些数字背后倾洒着翟家河“红蜜蜂”们的点点心血和滴滴汗水。翟相儒老人是“红蜜蜂”重点关注的对象,体会最深,能为“红蜜蜂”编唱出感人的民间小调也就不难理解了。王利鹏说的更多的是“党建引领”四个字。他说,“翟家河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变化,更多的是得益于这四个字。党建引领加上一套科学、规范、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使全乡实现了由‘散’到‘治’的新局面,也为全乡下一步走上由‘治’到‘富’的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