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庆阳司法微发布
  • “巧儿说法”微发布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今天是: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动态

司法走基层 | 激发活力,推进乡村有效治理

宁县南义乡党委书记石亚玲访谈录
来源:庆阳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2-09-16 20:10:55 浏览次数: 【字体:

乡村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激发乡村治理活力,才能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采访中,宁县南义乡党委书记石亚玲如是说。

92d2d091a8e6481198b612db30ab9e02.jpg

近年来,宁县南义乡以普法依法治理为载体,坚持以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为重点,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形成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95229918b8dd47d1809a09ea8a03c4dc.jpg

加强党的领导,健全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的关键。南义乡党委坚持把推进乡村治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与全乡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细化分解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完整、责任落实的责任体系。同时,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健全党委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重大事项研究等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全面统筹部署、及时分析调度,推动了工作落实。乡党委严格落实了党务政务公开,对重大事项均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做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确保了乡村治理工作各项工作的落实。

4187c81d9b0c435985e8e78eed26b706.jpg

b0dc5aae2ef9433ab26e60f351e01dff.jpg

强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堡垒是乡村治理的保障。干部的法律法规和政治理论素质高低,是确保乡村有效治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的基础。乡党委中心学习组和乡、村、组干部始终坚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尊崇宪法。结合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发挥班子成员表率引领作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结合每周三干部集中学习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公务员法》、《民法典》、《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增强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适时组织乡综治办、司法所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类法治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法治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理论素养。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法治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两委”和监委会班子建设,落实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9个。大力推行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30个,健全党员干部联系走访群众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配备乡级人民调解员9名,村级人民调解员109名,法律明白人44名。

22c2b1844f1d4ff18774c6fce855a6db.jpg

d33defcf834542a4b5eea4d22329e272.JPG

坚持融合推进,夯实根基是乡村治理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南义乡党委牢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紧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三治”融合,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坚持自治强基。积极发挥村民委员会在公共事务办理、矛盾纠纷调解、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听取群众意见,研究解决村级事务,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和“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制度,实行村务阳光公开,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修订完善村级“一约四会三团”制度11个,实现了村级政治协商议事室规范建设全覆盖,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自治新格局。坚持法治保障。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各类重点宣传活动相结合,开展专场普法宣传、订单式普法宣传、以案说法普法宣传等多种形式法治教育,使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同时,规范建成了乡综治中心,设立综治、司法、法律咨询6个办公窗口,配备乡村网格管理员97名,建立了“一体化”运行、“一站式”办理的运行机制,方便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了科级干部每月10日下村接访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确保社情民意及时传达,信访渠道畅通。坚持德治教化。南义乡各村探索建立“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等管理模式,在各村建办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积极推进“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树立和宣传“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培育良好的家风、民风、行风。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建党员服务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志愿者800多人,围绕“一老一少一困”等群体,开展端午节慰问、特殊困难群体室内卫生清洁、爱心理发等活动20余次,推动了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