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法理情三融释旧怨 亲族谊一纸定新界
近日,镇原县司法局武沟司法所联合派出所、村委会,成功化解一起持续两年多的家族地界矛盾纠纷,促成双方签署和解协议,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家族亲属重归于好,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张岘村袁氏家族两支系因耕地边界问题积怨已久。该地块相邻相接,因其祖辈土葬坟墓位于交界处,加上近年农作物种植范围争议,双方多次发生口角争执,一度因土地问题报警,村组及家族长辈多次调解均无果。2024年9月,当事人向司法所申请调解后,司法所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员先后3次前往纠纷现场实地勘查,调取土地确权档案、历史登记资料核对信息,并4次登门走访双方当事人,宣讲《民法典》不动产权益保护、相邻关系处理等相关规定。然而,其中一方当事人因心存顾虑,始终回避沟通,多次以外出务工、事务繁忙为由拒绝见面,导致调解工作一度停滞。

为打破僵局,司法所并未放弃,一方面持续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躲避方当事人保持联系,耐心倾听其潜在诉求,针对性解答法律疑问,缓解其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联合村委会、家族威望长辈,从亲情维系、邻里和睦角度反复动员,阐明“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依法协商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途径”。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25年11月7日成功说服躲避方当事人到场,组织双方开展面对面调解。
考虑到纠纷涉及家族亲情,调解组注重“法理”与“情理”并重,一方面以勘测数据和法律条文为依据,厘清是非边界;另一方面援引“六尺巷”典故,唤起双方对家族情谊的珍视,引导换位思考“邻里好、赛金宝,家族和、万事兴”的道理。经过三轮面对面协商、多轮背对背劝解,双方逐渐放下执念,态度趋于缓和。最终,在调解组的见证下,双方自愿达成协议:以实地勘测结果为基准,重新设立永久性界桩,明确各自耕种范围,互不干涉生产经营。

此次调解既维护了土地权属的合法性,又守护了家族亲情的温暖,有效防范了矛盾激化升级。下一步,镇原县司法局武沟司法所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法理情”相融的调解工作法,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法治宣传活动,为乡村振兴筑牢和谐稳定的法治根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