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走基层 | “五个一”工作模式筑起安全防线
——环县小南沟乡党委书记任新育访谈录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环县小南沟乡围绕一个中心,通过建立以“扛好一面旗帜,建好一支队伍,完善一套机制,维护一方平安”为内容的“五个一”工作模式,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使辖区社会治安持续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逐年攀升。

围绕一个中心,坚持枫桥经验,建成实战化的综治中心。乡党委书记任新育介绍说,小南沟乡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和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推进乡综治中心“五星级”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克服人员配备不足、运行经费困难、办公用房紧张等困难问题,严格按照“六有”标准,瞄准“八化”目标,6月底建成与便民服务中心统筹融合,实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一厅七室”标准化的综治中心,并推进实体化运行。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综治中心工作的落脚点,让办事群众实行“最多跑一次”。

扛好一面旗帜,坚持党建引领,构筑坚强有力战斗堡垒。任新育说,小南沟乡将党建引领贯穿综治工作始终,坚持“抓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相互促进、村级管理与网格管理相互融合,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有效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推动创建“红色网格”组织体系,实现“党员进网格、网格员进组织”,确保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为网格化社会治理撑起“主心骨”。

建好一支队伍,坚持全科要素,打造素质过硬网格团队。在谈到队伍建设时,任育新说,小南沟乡按照《甘肃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试行)》要求,科学精准划分农村网格13个,每个网格配置一名专属网格员,全乡聘用人民调解员兼任群防群治队员20人,高级心理咨询师1人,法律顾问1人,明确服务清单,督促发挥作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坚持“一员多能、一岗多职、一网统管”的原则,扎实推进网格员和群防群治队员专班化、专职化、专业化管理,打造全科网格治理团队,实现基层治理零缝隙。严格按照网格员和群防群治队员考评奖惩办法,对在年终考核优秀的,进行通报表扬并奖励,不合格的则取消资格;对因排查不到位、整治不及时导致网格内发生了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甚至发生了民转刑命案的及时进行处理调整。

完善一套机制,坚持“七项流程”,织密织细基层社会治安防线。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和常驻、轮驻、派驻、随叫随驻“四驻”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了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事件处置从“统一受理、分类登记、分流转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群众评价、定期回访”的完整闭环工作流程。对于网格员上报的问题,涉及邻里纠纷、微小隐患的,一般通知村网格长和群防群治队员及时处理,提高了事件处置成功率;对于复杂问题由综治中心牵头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成立“一站式”矛调中心处理或分流转办相关主管部门处理,限时办结,对办结不及时,造成极大社会影响的实行责任倒查,实现“网格办小事、部门解难事”。

维护一方平安,坚持联调联防,建设民主法治平安乡村。任新育介绍,小南沟乡坚持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信息支撑作用,为矛盾联调和治安联防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矛盾纠纷调处上,采取一般矛盾纠纷包村领导牵头,村党支部书记、村级专职调解员和网格员共同调处;疑难纠纷综治中心牵头,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妇联、人民调解员、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乡村两级干部、网格员等共同联合调处;重点矛盾纠纷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亲自主持,各相关行业部门全部参与调处。在技防上,以“雪亮工程”为依托,争取接入更多的社会公共资源,加强村组和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确保办公区域、交通要道、重要基础设施等场所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无盲区”。依托综治信息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对各类群众诉求进行收集汇总、分流转办等,对辖区内大型活动、重大突发事件等进行远程指挥调度。在人防上,网格员坚持每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根本上防止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事件的发生,将所有隐患消灭在萌芽,所有纠纷解决在村组,确保了全乡社会大局持续平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